悟空打印坊-



15019447469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打印技术 > 3D打印基础知识

    光固化成型3D打印激光扫描系统设计【SLA技术】

    2014-04-19

    激光扫描系统是3D打印机中的关键子系统之一,光学系统要完成光束的动态聚焦、静态调整,满足光斑质量要求,减小光路的衰减。其设计与制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激光扫描的精度以及光路调整维护的方便性。


    经验表明,如果光路系统设计得不合理,光路的调整会是一件非常费时的工作。激光器以及部分关键器件(如振镜、反射镜和动态聚焦镜等)的性能需要很高的可靠性,该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光程设计、元器件的选用以及辅助配件的设计



    1.振镜距液面位置设计
    扫描振镜的布置形式�取振镜后置扫描方式,即将振镜置于动态聚焦镜后面的布置形式。因为振镜的工作角度范围为[一20°,20°,实现扫描范围为±300mm(即600mm的最大扫描行程),所以为了获得较好的振镜扫描线性,考虑设备的总高度尺寸振镜轴线距液面的垂直距离H应满足下式:H≥300/tan20°mm=824mm



    2.焦程设计
    激光束出口直径为2mm,而要求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在0.1mm左右,且系统采用振镜后置扫描方式,所以必须利用光学杠杆原理放大焦程

    在已知动态聚焦镜的焦距后,根据扫描范围,确定动态聚焦镜相对振镜的安装位置。实际加工时,考虑到加工误差的累积,动态聚焦镜相对振镜的安装位置应具有可调整的功能,以改变光学杠杆的臂长,从而改变焦程的大小,以便根据扫描平面的位置来调整光斑的大小



    3.光轴同心度的保证与调整
    光轴的同心度是影响光斑质量以及扫描精度的主要因素,要求激光束轴线通过动态聚焦镜在振镜的偏转轴线上。由于动态聚焦镜、振镜是两个单独的组件,且都具有安装基面和定位销,因此设计时将两部分安装在同一光路板上,光路板上设计有统一的定位基准槽,以便调整两组件在光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置,从而可改变光学杠杆的臂长,获得满足要求的光程和光斑直径。



    4.扫描方式的设计
    由于对实体的扫描占用了大量的制作时间,所以尽可能缩短扫描时间是提高光固化3D打印机效率的最直接方法。

    光固化3D打印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支撑阶段、轮廓阶段、填充阶段。

    首先,当模型制作完成之后需要将支撑除去,支撑与实体的接触面越小越方便去除。其次,进行轮廓扫描是为了提高零件的制作精度,因此只有采用小光斑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而实体的成形主要在填充阶段完成,随着光斑尺寸的增大,内部填充固化范围也增大,单位面积所需要的固化时间减少,因而节约了制作时间,提高了制作效率。


    在这个变光斑扫描工艺中,光斑的变化仅仅是在填充阶段进行的,且在支撑和轮廓这两个阶段是不需要改变光斑尺寸的



    以上就是3D打印加工厂家为大家介绍的有关SLA激光固化成型3D打印激光扫描系统设计的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

    上一个:光固化3D打印总体结构设计特点【SLA技术】

    下一个:光固化3D打印机的托板升降系统设计要点【SLA工艺】

    其它问题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